哈尔滨安字片房价(哈尔滨安字片二手房)

来龙去脉安字片、抚顺街作者:孙名齐随着电视剧人世间的热映,安字片(偏脸子)上了热搜。作家梁晓声50年代生于这片土地,那么半个多世纪前,安字片到底啥样呢?曾经是一座“米黄色的城市”五十年代安字片的民居完全是俄罗斯风格独门独院,居民以俄国人为主。俄国人喜欢一家一户的独居。而中国

哈尔滨安字片房价(哈尔滨安字片二手房)

哈尔滨安字片房价(哈尔滨安字片二手房)

来龙去脉安字片、抚顺街

作者:孙名齐

哈尔滨安字片房价(哈尔滨安字片二手房)

随着电视剧人世间的热映,安字片(偏脸子)上了热搜。

作家梁晓声50年代生于这片土地,那么半个多世纪前,安字片到底啥样呢?

曾经是一座“米黄色的城市”

五十年代安字片的民居完全是俄罗斯风格独门独院,居民以俄国人为主。俄国人喜欢一家一户的独居。

而中国人则喜欢几户人家在一个大杂院里群居。俄国人的房子多是板夹泥墙的,用木头板障子围成的小园,矮矮的榆树装饰的树墙,分隔开了窗和人行道,板障很高,中间开着厚实的木门。板障子里的的小花园是老毛子的天地,有丁香树和沙果树,露天的浴盆晒太阳的长条凳……

哈尔滨安字片房价(哈尔滨安字片二手房)

说起来安字片还曾经是一座“米黄色的城市”,遍布着老哈尔滨人常说的“铁路房”。这是一种俄式建筑,砖木结构,通常是砖砌墙、板加泥墙、毛石外彻墙和那种夹锯沫子的双面抹灰墙,单层、木房架、红瓦房顶或铁皮房盖,外立面大都粉刷成米黄色。

“偏脸子”常见的另一种就是穷老毛子住的俄式的木板房,是“俄罗斯式农舍建筑”。

那时在安字片一带,住房很有规律,在抚顺街,民安街一带多是欧洲独立带花园式木屋洋房,过了安心街下坎儿的难民里则完全是东北农村传统的的土坯草房。

一街之隔,恍如隔世,仿佛不在一个国度。

来自五湖四海的人

安字片的人当年来自五湖四海:有落难的白俄贵族、国土被瓜分的波兰知识分子、惨遭纳粹屠杀的犹太人,还饱受饥荒战乱之苦的中国关里人……

这些操着不同语言、信仰着不同宗教的居民非常神奇的实现了和谐相处。想必是因为他们大多有一个相同的身份:难民。

安字片和抚顺街让他们实现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,就是活下去。

“开始,这片棚户乱建、垃圾堆街的脏乱街区,被称做“松花江”区,很好听,也大气。

后来,人们也许感觉此地居民的身份、素质太差,品位太低,与“松花江”太不相称。于是,一个新的称呼便叫开了:“讷哈洛夫卡”,俄语意为,懒汉无耻之徒——懒汉无耻之徒的街区,以后又称为“新安埠”。

1925年,俄文街名改用中文,就都叫安什么街安什么街,这就是日后著名的道里“安字片”。

中国人俗称安字片叫“偏脸子”,意谓此地不端不正,是根据这里南高北低的斜坡地势,加之偏于一偶的所处位置而命名,而绝不同于“讷哈洛天卡”—懒汉无耻之徒之叫法,似乎并没有伤到当地居民百姓的自尊心。

抚顺街和机车库

抚顺街形成于刚刚建成中东铁路的1900年,当时位于火车站机车库(俄语“地包”)一侧,被俄国人以欧洲人的命名方式称“地包头道街”。1928年由东省特区行政长官张焕相改称“抚顺街”,沿用至今。

1898年九月,中东铁路滨绥线由哈尔滨向东铺轨的同时,就开始了在今天的位置兴建哈尔滨机车库。

机车库呈扇形,有二十二个库眼儿,用于简单的维修和保养作业,给机车锅炉和管道清理水垢,更换缸套和轴瓦等易损件,在酷寒的冬季存放段内暂时不工作的蒸汽机车。

1903年,中东铁路正式运营,哈尔滨机务段业务量骤增,招募的工人多达一千五百多名,中俄工人各占一半。地包的居民区开始向南延伸。

由于地域的扩大,地包有了大小之分,通常,人们习惯把机务段大门附近,以“地”字打头的街道形成的区域,叫小地包,后来向西延伸的部分,今天哈尔滨市锁厂周边的“抚”字头的街道形成的区域,叫大地包。

满洲国时期,三棵树火车站完工后建成了较大规模的机车库,客运机车的维护就转移到三棵树,哈尔滨站的“地包”负担货运机车的维护。

二十世纪六十年代,我们国家第一辆自己设计的干线货运蒸汽机车——前进型机车,偏脸子人俗称的“五对轮”研制成功。原来俄国人人留下的火车机车库,存放小型的调车用的上游型蒸汽机车尚可以,已经无法容纳身躯庞大的前进型蒸汽机车,所以就择地新建了火车库。

进入1980年代内燃机车逐步取代了蒸汽机车,另外在哈南建立了新的大规模的货车编组站,货运编组转移到哈南,货运机车的维修也随之转移到了哈南新站,“地包”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,彻底废弃,陆续被拆毁了。

当时抚顺街的命名者没有采用“南京”、“北京”或“莫斯科”等大城市名字,却采用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“抚顺”,为什么?这是有原因的,除了抚顺是张唤章的老家这个原因外,还因为从1905年第一列装满原煤的列车缓缓驶入哈尔滨到1928年,哈尔滨工业和居民用煤的唯一来源都是抚顺。

那时候有钱的俄国人都住埠头,南岗等地,在抚顺街上的俄国人多半以养牛为生,他们每天早上拉着铅桶给埠头送牛奶。

1950年代前民安街北侧由共乐街到通达街的岗上区域(即现在的十六中学一带)和民众街南侧(现在商业大学一带)是大片的荒地,水草丰沛林木繁盛,是放养奶牛的牧场。

抚顺街那时候的石板路,相较于十几年之后铺设的中央大街路面,有些简陋。不过行车原理类似铁轨的石头路面,用来行走日俄战争时期的马拉炮车和四轮马车,已经很是够用了。

该路铺石在1910年之前,是哈尔滨最早一批以石铺路的街道。那条特殊的石板路很坚固,一直沿用到80年代。

1988年,拓宽抚顺街与民安街,“石板道”才彻底消失了。石板虽然已不见,但道路仍在,就是今天的抚顺街和民安街。抚顺街和民安街,这两条街本来是一条长街,中间由安红街(原来是铁路)截成两段,东半段称抚顺街西半段称民安街。

为何一条街分两段起名?是源于两段街道形成的时间先后不同。

在安字片、抚顺街还有几个特殊的地名,比如说地包小市和大地包。

“地包”是怎样形成的

1898年10月,为了新组装蒸汽机车的存放、维修和调度,在现在火车站西北侧修建了机车库(就是哈尔滨铁路机务段)建成后,又为工人和家属在火车库的西侧修建宿舍,米黄色的铁路官房。

段里的工人和家属都居住在它附近,所以人们称这一带为地包。

地包并非地处高岗,而是俄语机车库的译音。它可以看做是中东铁路的先驱,也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百年历史的开端。

通常,人们把抚顺街和安宁街左右称为小地包,把车辆段大墙外和锁厂一带称为大地包

大、小地包形成之后,抚顺街现安发桥两侧,经常有卖鸡蛋、卖菜、卖旧物的小商贩,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集贸市场,地包小市。

说到“地包小市”,老哈尔滨人没有不知道的。它当时是哈尔滨最繁华,最热闹的地方之一,既有菜市场的形式,又有跳蚤市场的内容。

关于大地包名字的由来,有两种说法:一是说是上面所说的“机车库”( Паровоз),是因为俄语机车库发音和“地包”比较相近。这个发音有包的音节,但似乎有些牵强附会。

还有一种说法比较接近真实情况。早些年附近大民兴街有座“莫斯科兵营”,周围也聚集了很多难民,主要是闯关东的中国人。他们居无定所,就着抚顺街的土坡挖地洞,安上简陋门窗穴居。这种“地堡”阴暗潮湿,到了雨季里面会倒灌,居住环境极为恶劣。

住大地包的除了闯关东过来的人,还有1932年8月松花江发大水时,被淹的居民般迁到这的,当时共有住户达5000多家,居住情况十分艰难。

这种大地包(也叫地窨子)到五六十年代还存在,一直持续到这个街区大规模改造。正像流传下来的歌谣所说:“火车头,呜呜叫,吭哧吭哧进地包。地包里,路向西,过街就是难民里……”

这个区域在当时是贫民区,居住这里的人形形色色干啥的都有,当然后来也鸡窝里飞出凤凰,出了名人,比如作家梁晓声。

梁晓声出生在这个地方,小学在安广小学,中学在29中,都在抚顺街上,相隔不到百米。这两个学校现在引以为傲的也是梁晓声。

岁月更迭,时光蹉跎,安字片、抚顺街见证了这一带百年的风雨沧桑。

1995年1月,随着哈尔滨市道里区地德里小区改造工程的全部竣工,地包也消失了它们的踪影,成为人们记忆中的往事。

就连哈尔滨铁路机务段,也因海城跨线桥的修建迁到了哈南,百年机车库也成了一部凝固的历史,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
斗转星移,世事沧桑,过去的时光、人物及故事犹如微风拂过的尘埃早已飞向遥远的时空,昔日的地包早已引旧貌换新颜。如今到安字片,走走抚顺街上,你看那五颜六色的花坛,和那整齐干净的庭院,无不彰显着小小区绿化的美观与完整,彰显着人们生活的富足与幸福。
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niuben22  备注:小项目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@fox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35chat.cn/41947.html